统计数据
图 7.2 环境卫生设施及服务等级
第七章 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 可选语言:
- 中文
- English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联合监测方案,https://washdata.org/;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六轮多指标类集调查(MICS6)问卷,http://mics.unicef.org/;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农村户厕建设规范》,2018年
图 7.2
与饮用水源的标准分类相似,JMP对环境卫生设施(厕所)也进行了两级分类(如右表所示),将厕所定义为“改善的”基本依据是其设计上考虑将排泄物进行卫生隔离以避免人类接触。可持续发展目标阶段,在区分设施等级的基础上,JMP根据服务等级将使用改善的环境卫生设施的人群进一步分为三组:享有安全管理的服务、基本的服务和有限的服务,构成了如左侧表格所示的JMP环境卫生服务等级,以此作为国际可比的统一标准,来监测和促进各国在环境卫生服务方面取得进展。同时,JMP继续对露天排便的人群进行监测,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目标6.2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厕所通常被分为卫生厕所和非卫生厕所。卫生厕所不仅避免排泄物与人类接触(达到了JMP所定义的“改善的”标准),而且要求厕屋清洁、无蝇蛆、无臭,储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适时清除粪便并无害化处理。其中,那些按规范使用时,具备有效降低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传染性设施的卫生厕所,为无害化卫生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包括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的水冲式厕所、三格化粪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联通式沼气池厕所、粪尿分集式厕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卫生厕所中的粪便如果就地或运送到其他地方进行安全处理,达到SDG标准,即为安全管理的环境卫生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