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6)
建立保护型现代儿童福利体系
亮点
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15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351 元,折合近8000 美元,北京等10 个省份人均GDP 超过1 万美元,即将达到发达国家门槛。但是,我国儿童生活保障津贴、福利服务体系、保护救助措施、大病保障机制、教育发展等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袁厉害事件”“南京饿死女童案”“毕节留守儿童自杀”等一些恶性事件,不断地冲击人们的道德底线,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这些都为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带来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立以满足儿童保护需求为重点的现代儿童福利体系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保障功能逐渐消解,家庭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儿童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需求也在变化着。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已基本满足儿童生存需求,正进入为满足儿童保护需求,优化国家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等系列儿童福利制度的新阶段。
面向未来,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中央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国推开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我国儿童福利体系建设正进入重大历史转折点,面对当前儿童福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并重,着力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儿童福利服务供给能力,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儿童,逐步达到发达国家儿童福利的整体水平。一是要强化村级儿童福利服务能力建设,设立专职儿童工作人员和儿童活动场所;二是要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提升儿童工作专业化水平;三是提高儿童津贴标准,扩大儿童分类保障对象范围;四是完善大病救助,为极重病儿童实行托底保障;五是完善儿童福利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实行“儿童优先”的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