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项目案例集(2011-2015)

走向社会——生活、就业、发展

亮点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12-18 岁的农村青少年是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一个重要人群。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很多农村青少年,特别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青少年在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和能力准备的情况下,就从学校进入到了社会、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这些青少年在难以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更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难以提升未来的生活质量,容易导致自身所处社会阶层固化,甚至可能陷入代际贫困循环。

为了帮助这些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城市生活,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1982 年起合作开展“非正规教育”项目,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流动人口集中地等欠发达地区12-18 岁弱势青少年群体开展适应社会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工作。

2011-2015 年周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开发了《走向社会——生活、就业、发展》非正规教育系列课程,重点向12-18 岁青少年提供适应城市生活、健康、职业认知与选择、信息技术、人际交流与沟通、独立生活与自我管理、理财教育等课程内容,以课程培训和活动的形式,培养、提高农村青少年的上述技能,帮助他们做好适应城镇化的准备,支持他们未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本周期省级、县级和村级培训活动共培训近50,000 名青少年,其中女性青少年为28,000 余名。多年的项目工作经验在培训内容、教材、专家团队、经验、模式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和经验,能较好地指导弱势青少年完成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社会工作生活阶段的转变,帮助目标群体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社会生活。非正规教育项目以其全新的理念,关注教育公平和性别敏感问题,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为校内、外的青少年提供培训和发展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项目案例集(2011-2015)》,是我们从历年的项目工作中选取出来的最佳实践汇编成册,既是参考,也是引导,更是期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引发社会各界人士对青少年非正规教育的关注,为青少年汇聚更多的资源,共同帮助他们增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更有效的推动欠发达地区人口科学素质较低、发展缓慢、教育水平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项目案例集(2011-2015)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发布日期
语言
中文,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