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家园

汶川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成静
2011年5月10日

“红白镇,总人口6485人,其中妇女3286人,儿童1127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有6个村,1个居委会。地震中,红白镇因灾死亡儿童159名,伤残215名,重残11人。”40岁的连生琼是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的负责人,说起红白镇妇女儿童的情况,她简直如数家珍。看着如今的她,谁又能想到三年前,地震刚发生时,她对于这份工作有多么的怀疑和不屑一顾。

说起三年的变化,连生琼真是感慨万千,心中有着讲不完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让人欣喜并感动着。

有一个叫做浩东的男孩,今年7岁半,上小学二年级。地震中浩东多处受伤,最严重的是脑部,现在仍有很明显的一条疤痕。地震后,浩东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子很冲,几乎不和人交流,没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可是,儿童友好家园在三年当中慢慢改变了他。 

从2008年开园时,浩东就经常来这里,虽然有时也会发脾气,但是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片天地。“这里有很多玩具,还可以看书,有不少小伙伴”浩东说。虽然他的脸上笑容不多,显得有些拘谨,但是,浩东的奶奶说,他的性格与以前相比已经温和开朗多了。最让连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在去年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组织的“激情夏日,由我做主”的主题活动中,浩东主动帮忙整理场地、维持秩序,和小伙伴们建立起很好的感情,也不再一个人孤僻地活动了。后来,在浩东的要求下,他甚至成为了儿童友好家园的小助手,志愿帮助其他的小朋友。“是儿童友好家园这个平台,让孩子懂得自己有参与和受保护的权利,也学会了给别人提供帮助。儿童优先的原则,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连老师说。

学前教育获益匪浅

第一次来红白镇友好家园,可能有人会怀疑这里就是一个幼儿园。其实,仔细观察和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这里和托管幼儿的场所完全不同。因为,来这里的孩子,都是在妈妈或其他家长的陪同下一起来的。也就是说,参与儿童友好家园活动的并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在这里,年轻的妈妈们和年长的奶奶们都学会了许多新鲜的知识,不仅包括儿童早期发展的理念,还有儿童健康和基本的营养知识。她们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游戏,接受新知,并将所学融入到日常的实践当中,让自己的孩子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这个古老的山镇茁壮成长。

相比之下,2岁半的周小璨比10岁半的姐姐“幸福得多”,因为,她刚满40天就开始来儿童友好家园,这里成为了她最早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小璨的奶奶也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方法。“原来带孩子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我的反应会比较激烈,着急了会打几下。而现在,我就变得很耐心,尊重孩子,听她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的话,我反而省劲儿了。孩子可喜欢这里了,每天要来好几次。”小璨的奶奶说。

专业理念助人自助

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儿童友好家园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目前,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包括连生琼在内共有四名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业的社工出身,但是,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多次专业培训,再加上现场指导,她们已经初步掌握专业社工的工作方法。

25岁的刘庆是这里的一名工作人员。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做手工,到了儿童友好家园更是如鱼得水。“没想到儿时的兴趣对现在的工作会有这么大的帮助”。当被问到在儿童友好家园有什么收获时,她的话极为典型地代表了许多儿童友好家园工作人员的心声,那就是:“帮助了孩子,也成长了自己。”

参加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多次专业培训以后,刘庆不仅了解了“儿童优先”、“性别平等”等理念,懂得“孩子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孩子们”,而且,对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等专业方法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我们并不负责给别人照看小孩儿,我们接受培训之后,会对来这里的家长进行培训,教她们如何科学地照顾和引导孩子。针对不同家庭的需要,我们也会设计不同的帮助方案。”刘庆说。   

除此以外,儿童参与的专业社工理念和方法在这里得到了充分运用。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们曾经自己设计并举办了“同在蓝天下,爱心传希望”、“‘爱的春天’书画展”以及“激情夏日、由我做主”等多场主题活动。与传统方式有所不同的是,这些活动从最初的设计到实际的举办过程,都少不了儿童的参与。他们在这里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每一个环节留下了自己的声音和身影。10岁的周芳寒就在“激情夏日,由我做主”活动中担任了小小主持人,连串词都是自己写的。“我原来很胆小,不愿听别人的批评。但是,现在我不怕了。别人批评我,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且,我还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芳寒说,她脸上那自信的笑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温暖心灵走出阴霾

红白镇儿童友好家园,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对那些在地震中受伤的儿童及其家庭进行心理康复服务,帮助他们重塑信心,回归社会。

12岁的昌粒,曾经是个非常开朗快乐的男孩,尤其喜欢体育运动。而地震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右臂。这对他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昌粒变得郁郁寡欢,不再说笑了,成天呆在家里,自卑心理特别强烈。面对这种情况,老实拙言的父母痛心却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孩子打开心结。

昌粒的事情也牵动着另外一群人的心,那就是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终于有一天,一个合适的机会来了。小昌粒自己一个人来到家园,于是,在这里服务的志愿者主动接近他,带他一起玩,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平等对待他,让他感觉自然而舒服。从那以后,昌粒经常到家园来参加各种活动,比如,用左手在电脑上打字、看动画片,还有一些体育活动,包括打羽毛球、乒乓球等。  

2009年2月,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们为特殊儿童设计并开展了一次名为“灵巧的三脚猫”的游戏活动,主要通过游戏透视孩子和家长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相互扶持,共克艰难。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只有特殊的儿童和家长,为了不让他们感到特殊,正常的儿童、家长、其他成人、消防队员也被邀请来共同参与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特殊儿童和肢体健全的人一样分享到了快乐。

在儿童友好家园的活动让受伤儿童的父母也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另一只脚,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关心慢慢地带着孩子走出阴霾,迎接生活的阳光。通过不懈的努力,昌粒的心态渐渐平和了,自信和快乐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看到他现在重新找回自己,我的心里太开心了。” 昌粒母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 红白镇的儿童友好家园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种模式在地震灾后儿童的心理康复、早期教育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都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连生琼甚至受邀到青海玉树等其他地区去介绍经验,并做短期的志愿者。这令她既开心又有点紧张。不过,在心里,还有一件事一直牵动着她,那就是儿童友好家园的未来,也就是可持续问题。对于这一点,什邡市妇联主席,妇儿工委副主任吕宗音的一句话打消了她的担心:“什邡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已经将其纳入什邡市的财政预算,我们会把这种模式保持下去,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复制。相信儿童友好家园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