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享健康

马伊琍的非洲时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 马伊琍
马伊琍同孩子们合影。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2018年8月23日

我是带着夏天的衣服飞到内罗毕的,直到第二天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办公室交流工作,才意识到这正是南半球的冬天。

探访的第一站是露西·齐贝吉医院,院长带我参观时处处提到这是由中国援建的,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等看到一个暖箱里躺着四个早产宝宝时,还是意识到他们的无奈,这已经是首都第二大公立医院了。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马伊琍参观了中国援建的露西·齐贝吉医院。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马伊琍参观了中国援建的露西·齐贝吉医院。

院长邀请我们在UNICEF帮助建造的氧气站前合影,在此前,医院都需要外出购买氧气,而现在医院可以24小时不间断生产,满足本院要求还可以提供外院需要,很大程度上帮助降低了新生儿夭折率。

马伊琍与工作人员在氧气站前合影。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马伊琍与工作人员在氧气站前合影。

从医院回来的路上,各种涂鸦的小公交车和沿途建筑倒是相得益彰,转过环岛看到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的广告牌。

内罗毕街头
内罗毕街头
内罗毕街头

到达内罗毕的第三天,凌晨4点半出发机场,飞行50分钟抵基苏木,这是一座温差巨大但微润的县,早上7点落地只有十几度,穿一件长袖缩着身子发抖,中午地表三十度太阳烤得我不知所措。

进了探访社区就被村民志愿者带进去跳舞了,终于体会了一把只在屏幕里看到的非洲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和热情。

在基苏木县,社区卫生志愿者邀请马伊琍加入她们的舞蹈。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基苏木县,社区卫生志愿者邀请马伊琍加入她们的舞蹈。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在与当地社区卫生志愿者交流时,与她们一起跳舞。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在与当地社区卫生志愿者交流时,与她们一起跳舞。

UNICEF在基苏木的爱婴社区项目点上,原本只有10%的纯母乳喂养率经过几年努力已经达到67%,比中国的20%多高出许多,尽管如此大家还在努力争取达到80%的目标。社区卫生中心虽然条件极其简陋,但还是在这些医疗条件急缺的地方起到关键性作用,记录孩子的生长曲线,给孕妇定期产检,以降低未来的新生儿夭折率。兴奋地发现一个大滑梯给农家孩子们带来快乐。

当地孩子在滑梯上玩耍。
当地孩子在荡秋千。
当地孩子

两户探访人家是社区卫生志愿者帮助找到的,志愿者是中心与受助者最重要的纽带,他们接受UNICEF专业培训后,最大任务就是“找到你”,找到需要帮助的孕妈妈定期去社区中心孕检并选择在医院生产,再定期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家庭也在社区中心指导下在自己的小院种植需要的蔬菜水果自给自足,利用有限条件满足孩子添加辅食后所需基本营养。一家人的小女儿一直牵着我的手跟着我,被她喜欢,于是心里暖暖的。还有一大群汲着拖鞋一路奔跑跟随车辆的孩子们与我们挥手再见。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基苏木县,马伊琍与当地儿童一起开心合影。

下午4:30才吃上午饭,来到基苏木最有名的度假地维多利亚湖边,虽然湖水也是浑黄,来往都是富有的度假者啜着美酒沐着日光浴,与我刚离开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恍若隔世。

肯尼亚第四天,来到全国第二大县卡卡梅加,这是一家规模较大的UNICEF合作社区卫生院,从产房到儿科到门诊都有,以及基本的孕期产检,HIV感染测试结果也是如图的试纸立刻得知结果无需等待。疫苗接种室正好来了两位妈妈给宝宝打疫苗。在肯尼亚都是由UNICEF帮助政府采购疫苗及运输保存,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了78%。

这张照片是医生得到妈妈允许后邀请我给一个宝宝喂脊髓灰质炎的滴剂疫苗,我犹豫过要不要放出来,真的太紧张了!我轻捏宝宝嘴让他张开,生怕碰痛宝宝,幸运的是,那两滴终于进了宝宝的嘴,没有吐出来也没有哭泣。

在卡卡梅加县,马伊琍参观当地一家社区卫生中心。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卡卡梅加县,马伊琍参观当地一家社区卫生中心。
马伊琍尝试为一名婴儿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滴剂。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马伊琍尝试为一名婴儿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滴剂。

产房里面正忙着接生,隔壁病房里坐着一个年轻女孩面无表情,19岁,杂乱的床上很费劲才看到一个新生儿,外婆坐在旁边,满脸茫然,瞬间我不敢再看她们,匆匆离开。

还是来不及午饭,结束探访家庭,赶往机场搭6点飞机回内罗毕。

第五天是最后一个探访日,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天。9点到妇产医院,这里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了早产儿暖箱蓝光箱、氧气供应、病床等等设施及人员培训,干练美丽的女院长介绍他们每天约接收60多个产妇,有很大一部分是索马里难民,新生儿护理中心里今天有70多个患病婴儿,却只有一位儿科医生。妈妈们坐了很长一排在喂奶,袋鼠式护理病房里,所有妈妈赤裸上身抱着小得可怜的孩子,问了一圈,都是出生1.5kg左右的低体重儿,有的现在一个月长到4斤,有的两三个星期还只有3斤多,一个脑袋比拳头还小哭声细弱的宝宝非常努力使劲张嘴要吃奶,可是力气不够,妈妈只好用手挤母乳在塑料杯里,一点一点喂宝宝。看到这一幕瞬间快哭出来,使劲忍着让打转的眼泪憋回去,不想镜头拍到。

在内罗毕普姆瓦尼妇产医院,工作人员向马伊琍介绍袋鼠育儿法。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在内罗毕普姆瓦尼妇产医院,工作人员向马伊琍介绍袋鼠育儿法。

医院出来已经11:30,听说下几家受访者在等,迅速前往。驶离医院后一路全是贫民窟,司机再三确认车门是否锁好,才知道我们要去的正是贫民区的社区卫生院,一路上极糟的交通寸步难行,终于在一个市场停车,所有的人都奇怪地看着我们,有人开始过来笑着敲窗户,有的打手势,心跳加快,这样的场面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见识到,直到三位持枪警察到达车边让我们下车。到了卫生院,说受访者家庭环境太糟所以正打算让她们带宝宝赶过来,既然来了还有什么担心的,让我去他们家庭实地探访吧。

在内罗毕,马伊琍对贫困社区进行探访。
在内罗毕,马伊琍对贫困社区进行探访。

穿过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巷,钻过一排排绳子晾着的衣服,仿佛回到三十多年前居住的石库门弄堂,曾也是这样踩在逼仄湿滑的石块路上。打开一户人家,屋内根本没有电源,只能在屋外交流,另一家孩子妈妈是二十多的聋哑姑娘,跟母亲和两个弟弟相依为命,一年前总觉得胃难受,送到医院发现怀孕,于是志愿者每个月督促她去医院免费产检,最后生下宝宝。我问爸爸呢?孩子外婆说不知道是谁。外婆的脸写满了愁苦风霜,妈妈却始终安静抱宝宝坐着,偶尔打手语回答,大部分时间就这样看远方出神,仿佛人间愁苦已于她无关。

临行前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聚集过来看我们笑,跟我们打招呼,把几个站在一边害羞观望的孩子们叫过来一起合影,看到他们懵懂地笑,心里微微舒服一些。后悔没有带点书和糖果来送给孩子们,真实的现实总是让人来不及做好所有准备。

社区卫生志愿者向马伊琍介绍情况。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社区卫生志愿者向马伊琍介绍情况。
生活在贫困社区中的孩子们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生活在贫困社区中的孩子们

辗转来到最后一家贫民窟里的卫生院,附近女人们正围坐在一起打水,干净水是要花钱买的。摄影师对着她们拍照,她们立刻拿头巾裹脸并害羞笑着互相打闹,刚走进卫生院,一大块塑料板从墙外高处飞进来,幸好没有砸中任何人。安保指着院外围观的人们说着什么,我们赶紧进去探访。

走过仅有的两间产房,听见叫喊,刚好一个妈妈在生产,待我们看完病房也就5分钟的样子,宝宝出生了,只允许我一人去看,简陋产房里,护士正在给新妈妈沾着血迹的大腿上打针,观察台上的宝宝努力地挥拳大哭,好庆幸这是一个健康的新生宝宝,跟我这几天在医院看到的早产儿都不一样,我心想着胎盘应该娩出了吧,一回头护士开始按妈妈小腹,另一护士手里正牵着一根脐带,我突然知道我将亲眼见证什么,慢慢地,一大坨东西缓缓拽出放进托盘,医生过来亲了又亲妈妈的额头,我知道,是胎盘。明明自己生孩子时医生要给看胎盘,我吓得说不要不要,可是现在却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目不转睛仔仔细细看着新鲜胎盘的娩出全程。老天保佑,那一瞬间脑海里全是如果没有顺利完整娩出,如果产妇出危险,卫生院如何处理后面的状况,妈妈的命运何去何从?

马伊琍在产房外。
UNICEF/China/2018/Xia Yong
马伊琍在产房外。

4:30回到远离贫民窟的舒适酒店,热水澡冲热自己一直冰凉的手脚,吃了我的午饭:开水泡非洲米饭就上海榨菜。

晚上和UNICEF肯尼亚副代表和工作人员吃饭,她们问我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我看到孩子们想要努力的活下去,生命的力量使得我们无从放弃。但现实问题是,资源设备缺乏也好,人员资金短缺也好,无法忽视至今仍有近50%左右女童没有接受教育,怀孕女性中近18%是未成年少女,甚至某些贫困地区女孩不得不以性换取食物、甚至卫生巾,我想说,如果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知道每个女孩都有权接受教育,就不会早早让女儿嫁人生子,又因为要养育好多孩子而挣扎在贫困线,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赤道附近国家本就孩子发育过早,能不能在小学尽早设立性教育课程,父母也跟孩子聊聊性知识和避孕,教育男性尊重女性,女性也有权力对不喜欢的事说不!当然我知道面对宗教和当地风俗来说,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位女士分享说,她12岁时就拒绝父母为她婚配,坚持求学,幸好整个家庭都宽容,因此她更加倍努力想要证明给父母看她的选择一定好过早嫁人,待到她读医学院已经过了二十,父母说天哪等你五年后毕业已经是老姑娘了,谁还会娶你?可她还是坚持下来成为一名产科医生,接生了无数的宝宝帮助了很多妈妈。于是她的家族的女孩子,都以她为榜样,因为她们看到了女性接受教育后的样子,可以拥有何等的未来。她还清楚记得,与一群年轻女孩子交流,希望她们可以坚持求学,一开始姑娘们茫然表示不知道除了嫁人生子自己还能干什么,她跟大家讲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看到不敢奢望的梦想可能实现的模样,女孩们的眼睛瞬间亮了!难怪这位女士总是一脸果断自信,真希望这样的土地上继续催生更多坚强独立有学识的女性,影响更多的女孩。

最后的照片,我们驶离贫民窟时,一辆并行的公交车上,美丽的妈妈抱着她的孩子,孩子一直好奇地隔窗对我们笑,冲他挥手他就不好意思地捂眼。无比治愈的笑容,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样的生而不同…孩子们,请尽情地笑,趁着属于你们的纯真童年,还未面临生活的苦难和纷繁。

马伊琍的午餐。
当地妇女和儿童
Ma Yili
当地妇女和儿童

写下这些,并未长舒一口气,感谢我的职业,让我可以亲眼见证世界另一端的这一切,并把他们的故事带回来。

此刻,无比想念我的孩子们!

2018.8.18 凌晨三点 迪拜机场


注:原文标题为《走进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