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未来:晨晨在融合中感受光明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合作伙伴在中国支持并推广学前融合教育
- 中文
- English
“小三角龙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我们要和霸王龙对抗呢?’……”
清晨七点,一阵充满童趣的恐龙故事从音响中传来。七岁的晨晨蜷缩在沙发上,目光停留在吊灯上,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沙发后面的墙上贴满了他的画作,墙正中还挂着一块装饰牌,牌上用彩色英文字母拼写着:“We are a happy family(我们是幸福的一家)”。
“晨晨,眼睛不要盯着灯看哦。”妈妈段桂丽温柔地提醒道。晨晨转过头,抱住妈妈的手,开心地说:“我要用积木拼一个大大的恐龙!”母子俩相视而笑。
“晨晨的眼睛只有光感,所以他喜欢看光。”段桂丽解释道,“从他几个月大时,我们就发现他不追视。现在晨晨能稍微认识一些大的东西,主要还是靠声音和触感去辨别。不过晨晨不觉得自己受视力受影响,他非常乐观,也很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
说话间,段桂丽的目光投向客厅的一角,那里“躺着”一排牛奶,并叠放了三层,这是晨晨自己整理的成果。“这样在他误触的时候也不会打翻。”她笑着说,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尽管如今的生活井然有序,但起初段桂丽对晨晨的未来充满担忧。“之前,我就想他能不能上幼儿园。我担心他在幼儿园会不会没有朋友,害怕他找不到集体。我甚至问老师能不能让我跟过去,在幼儿园当个志愿者,看一下他的生活。”
“后来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她微笑着回忆道。晨晨在奇色花幼儿园的成长超出了她的期待。“幼儿园对晨晨的支持特别大。老师对晨晨有一些特别的支持,很多小伙伴也会去帮助他。”
晨晨的老师申晓华清楚地记得晨晨刚来幼儿园时的情形。“晨晨刚开始走路非常慢,他需要辨别一下前面是否有障碍物。对班级的设置,包括桌椅的摆放,他都需要去熟悉。因为他不能够像别的小朋友一样通过眼睛看去很快地去完成任务,他有过气馁的瞬间。”申晓华说,“我们在环境中,利用风铃提醒他辨别方位或者走到了哪个位置。(我们)还会选择一些立体的书,让他通过触摸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容。”
奇色花幼儿园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融合教育项目支持的幼儿园之一。在谈到项目带来的帮助时,申晓华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了我们专业方面的支持,并邀请了国内外的一些专家,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形式,给我们进行专业的指导。我把学到的东西用到了我们工作日常的流程当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适合儿童的多感官玩教具。”
学前融合教育
每一名儿童都有权享有优质的教育,然而,残障儿童在这一方面往往被忽视。在全球范围内,残障儿童往往最容易辍学,他们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如歧视和污名化,这些都限制了他们接受教育和融入社会的机会。
中国约有500万名残障儿童,但其中只有一半的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其余的儿童可能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或在家中接受教育。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残障儿童在获取优质教育方面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从出生至六岁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融合教育必须从儿童早期开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应确保所有儿童都获得满足其发展需求的早期学习机会。
202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等合作伙伴推出了“培有方,育未来”宣传倡导活动,以帮助公众深入认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分享一系列实用的育儿指南,帮助父母和照护人掌握更多关于儿童养育照护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助力儿童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携手教育部及其他合作伙伴开展融合教育项目。项目在全国9所高校和4个省份开展融合教育工作,包括为全国37所幼儿园提供学前融合教育支持。
融合教育要求每位老师都具备提供个性化学习和支持的能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师资培养和培训作为突破口,通过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来提升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与技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教育项目官员楼春芳介绍说,“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为项目(幼儿)园提供了开展融合教育的材料,为在游戏中实施融合教育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会开展一些社会倡导活动,面向全社会提倡融合教育的价值和正确的理念,促进形成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
未来可期
在奇色花幼儿园的室外建构区,晨晨和小伙伴们正热火朝天地建造一座“房子”,这是晨晨最爱的活动之一。“老刘,快来帮我!”晨晨兴奋地喊道。一旁的伙伴赶忙接过他手中的木砖,齐心协力完成搭建,一起为自己的作品欢呼。
“我喜欢来幼儿园,可以学到知识,还有很多人一起玩。”晨晨仰着头,脸上绽放着骄傲的笑容。
“在自主游戏中,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可以无限地把自己内心的活动与想法展现出来,(这能够)帮助他们融合到课堂的学习生活中。”申晓华说,“现在晨晨会主动表达他的需求,不管是和班级里的老师或者是小朋友,他现在都互动得非常好。”
“(我)觉得他和普通的小朋友除了视力障碍的区别以外,没有什么区别,我看他在幼儿园融合得这么好,我就想让他上普通小学。”段桂丽说。
“在未来,他如果能力发展得越来越好,有可能他也会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圈。如果他有能力的话,还可以为低视力群体做出一些贡献。”段桂丽笑着补充道,眼里闪烁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