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青春“心”力量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纪实
- 可选语言:
- 中文
- English
距离高考还有700多天,山西吉县的高一学生贾燕(化名)不曾想到,在按部就班的快节奏县中生活里,自己会遇见一堂特别的心理健康课。
堆成小山的课本从书桌上挪开,心灵也仿佛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间。老师让大家用舒服的姿势坐好,做一个“聆听声音”的冥想练习。
贾燕闭上眼睛,音频中传出各种声音:潺潺的溪流、呼啸的风声、喧嚣的市井……她的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再次睁开眼,她感到难得的舒缓与放松。
“每天高节奏地接触那些(常规)课程,我们很少有这样的心理课。”贾燕说,“老师设置的倾听环节,给我心里面一种新的历练,(心)比较宁静。”
贾燕性格内向,身处一群外向的同学中间,一直不太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同学之间有时会有摩擦,在学习、与老师沟通上也有些小困扰,不知道怎么调整不好的状态。我也属于不太会解决的,(曾经)认为难道生活就是这样子的。”
“这堂课比较贴合(我的情况),我学到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只是自我的特质。我感受到爱,也学到交友的方法,比如尊重、开放、多表达。” 贾燕说。
贾燕的学校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合作开展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试点中学之一。
这个学年,贾燕和同学们将完成10堂心理健康课,包括探索自我、调节认知、管理情绪、善待自己、感恩他人、学会计划和解决问题等相关知识和技巧。
通过这一系列课程,他们将学习识别和应对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夯实心的“土壤”,稳定心的“力量”,为今后的人生打好内在基础。
青春期的迷茫
中国有1.46亿青少年(10-19岁),是世界上第二大青少年群体。受学业竞争、父母期望、同伴相处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正日渐增加。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14.8%的10-16岁青少年自述有轻度或重度抑郁。
但青少年或担心隐私泄露,受到耻笑;或面临同龄人的压力,往往希望靠自己解决问题,不会主动寻求帮助;或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缺乏了解。
基于2016年以来的项目经验与成果,2023年3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共同启动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 ,旨在促进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学校之间的联动,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包(课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现在,由国内外专家多年打磨、经过科学论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已进入10个省份近100所试点中学。
课程综合了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社会情感学习、认知行为治疗和减压注意力练习等多种心理学技术,帮助孩子们的心灵获得基础“免疫力”,增强韧性,应对成长的挑战。
种下一粒种子
“我们给的是一粒种子,希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这颗种子能够发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成为自己,不畏挑战,乘风破浪。”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中心副研究员罗晓敏说。
山西省级培训师资、太原市杏花岭区第一中学心理教师曲韵秋观察到,自去年心理健康课进入校园,学生们的自我接纳度更高了,并学会了识别情绪以及如何关照和帮助自己。
项目正在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预计到2025年覆盖10省的300所试点学校。未来,试点经验将为在全国推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政策依据。
这个春天,贾燕决定课间不再总是一个人做作业。她会和同学们一起去看操场边的桃花和绿叶,“感受新生命的磅礴”。
她想,未来的某个春天,她一定会去自己热爱的城市,在心仪的大学,享受平静的慢生活。她希望自己像春天的桃花,“热爱生活,向阳而生”。
观看视频,了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共同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