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峰拥有最好的人生开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助力中国农村家庭掌握儿童早期发展知识和技能

- 中文
- English
在四川省通江县,江水在延绵起伏的群山间潺潺而流,而在高耸的山脊上,坐落着一个宁静的山村。清晨,牛铃摇曳的清脆响声打破了山村的静谧。远处,山坡被开垦成了层层梯田,种植着水稻、小麦和土豆等农作物。此时,一位名叫李秀香的老人,循着牛铃声,往梯田中走去。她的背上背着个小男孩,那是她一岁半的孙子文峰。文峰聪明活泼,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每经过一个地方,他都会笑着用小手指向各种新奇的事物。
李秀香解开了牛绳,牵着牛翻越陡峭的斜坡,回到了山上的院子里。在回家的路上,她一直留心和文峰说话:“咱们该回家了。”“回家喽。”路过一棵树旁时,李秀香摘下一根细小的枝叶递给文峰,文峰接过并兴奋地高举过头顶,模仿起打伞的样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山上的平房就是文峰的家。李秀香带着文峰,还有几户亲戚一起住在这里。平房的一侧经过翻新,但另一侧和边上的牛棚则仍然是由土木搭建的。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静静地摆放着一台老旧生锈的稻谷脱壳机。这里许多家庭的情况都很相似,主要是年幼的孩子留守,由老人照顾,年轻人大都在城市务工。
“我的儿子媳妇都在重庆的工厂打工,我留在家里带娃娃(孙子)。”李秀香解释道,“文峰每天很调皮,我在家里带他时,满脑子都是他,要想尽一切办法带好,怕他在哪里磕磕碰碰的,也怕他绊倒,感到负担很重。”
对于55岁的李秀香来说,家里的农活已经相当繁重,她以前很难腾出时间来专门照顾文峰,因此,她通常只能在忙碌时把文峰背在身上。“我除了在家带娃,还喂了一头牛、两三头猪、一些鸡,喂它们的时候,都是背着娃。还种了一些菜,但是今年种得不太好。”
李秀香和文峰每个月的生活花销大约是2000元,包括给文峰买食物、玩具和衣服等。 “(我)上街去给文峰买东西的时候,花钱都是精打细算的,因为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工资也不太高,他们在外面的生活花费也高。” 她感慨道,“我一个人带娃是很麻烦、很累的,但是也没办法,必须要带,因为儿子媳妇都要出去挣钱,要有钱,我们才能过得好。”

儿童早期发展
生命最初六年的儿童早期阶段,是能够为儿童的成长及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机会窗口期。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儿童的大脑每秒能够建立超过100万个神经元连接,这是此后任一阶段都无法再现的速度。相关科学依据表明,以下五个要素对于促进儿童充分发展、尽展潜能至关重要: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早期学习的机会、安全和保障以及父母或照护人的回应性照护。
然而,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农村地区每10名儿童中就有约4名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都在城市务工。
为了给弱势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政府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全国30个省份推广实施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这包括进行门诊咨询(养育风险因素筛查及咨询与指导)、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以及对弱势家庭儿童进行家访等。
此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倡导家庭友好政策,通过为父母和照护人提供育儿方面的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近期推出了“培有方,育未来”宣传倡导活动,致力于为广大儿童的父母和照护人提供实用的信息与指南,以促进儿童早期发展。
“在中国,有将近1700万五岁以下儿童因为各种风险因素,无法实现他们的发展潜能,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地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妇幼卫生专家黄小娜介绍说,“我们的项目旨在强化基层,以更好地为家庭提供有质量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我们近日启动的‘培有方,育未来’儿童早期发展宣传倡导活动,也将致力于帮助父母和照护人掌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相关养育照护知识和技能。”

养育照护小组活动
从李秀香所在的村落远眺,四周群山环绕,瓦室镇坐落于地势险要的山坡之上,江水则在峡谷中奔流。镇上的建筑高耸,依山势而建,布局错落有致。新修建的公路宛如一条纽带,将瓦市镇与周边的村落相连,现在,李秀香和村里的老人去市场和医院都更方便了。瓦室中心卫生院位于镇中心,内部设施完备,其中还有一个专为儿童设计的区域,里面的墙壁和地板都铺设了软垫,以防止孩子磕碰受伤。此外,这一区域的天花板上还绘有生动的海景,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李秀香带着文峰来到活动室,参加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养育照护小组活动指导员开始播放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拍起手来,还高兴地跳起了舞。大家轮流做完自我介绍后,主持人让孩子们拿起不同颜色的球来玩,并教他们如何分辨这些球的名称和颜色。卫生院的医生王露也在一旁协助指导,她问文峰:“你能帮我捡起那个黄色的球吗?”“再把粉红色的球拿给我,好吗?”
除了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之外,王露还负责为村医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升村医开展家访的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文峰和其他弱势家庭提供帮助。
王露介绍道:“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的比较多,留守儿童很多。孩子们都是祖父母照顾,但老人还要去田里干活。一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家长不是很重视儿童早期发展,也不积极参与我们的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后面有很多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变化,就非常积极地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和许多家长一样,李秀香在参加了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之后,自己也受到影响并产生了改变。“我觉得带他去(卫生院组织的活动)玩耍,对增长娃娃的见识很好,我觉得他在里面玩耍后变开朗了。”李秀香说,“他们讲的那些知识,我觉得对我教娃很好,因为我以前确实不懂,所以每次卫生院做活动,我都去。”

温馨的家
除了去卫生院参加小组活动,村医赵医生还会定期进行家访。“赵医生来家访的时候,会问文峰的健康状况,问我怎么喂娃的,让他穿什么,怎么照顾他的身体。”李秀香回忆道,“赵医生还让我多和娃说话,教他吃和认识食物,(他的这些建议)非常有用,他教我的这些,很多我都没有考虑到。”
回忆起在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中的经历时,李秀香发现,除了文峰的变化,她自己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说:“我(对娃的变化)当然感到高兴,我现在也知道怎样去养娃了。过去我对孙子说话的时候都是随口一说,现在我每说一句话都想让他听得懂,他慢慢地就会跟着学,我觉得我自己的变化很大。”
李秀香笑着说,眼中闪烁着光芒。“我希望他们多组织活动,”她补充道,“我和文峰会继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