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儿童需要什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开展湖北省贫困片区儿童多维度贫困状况研究项目

刘思佳
2015年10月15日

今年六月,贵州省四个留守儿童在家自杀身亡的媒体报道震惊了全国。这四个孩子的父亲外出打工挣钱来补贴家用,并给他们留下了比较充足的存款,然而却仍然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这四个逝去的幼小生命让人们意识到,对于贫困中的儿童,照料与关爱的缺失比起金钱上的短缺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更加的消极。而即使对于父母在身边的儿童来说,这种照料缺失的现象也可能存在。

这四个孩子的不幸遭遇让我们不禁思考,贫困中的儿童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大多数国家,儿童比成年人都更容易陷入贫困。世界银行2009年的报告显示16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贫困率比较高,男孩的贫困率约为16%,女孩的贫困率约为17%。2011年,中国将贫困标准提高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人民币,接近当时世界银行的标准,即每日生活费低于1.25美元。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显示,中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

贫困对儿童的影响不同于成年人。根据200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定义,儿童贫困是指“贫困的儿童被剥夺了物质、精神和情感上的资源。他们需要这些资源来生存、发展和成功。但是因为贫困,他们不能享受这些权利,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不能完全、平等地参与社会。” 2007年初,联合国有关儿童权利的61/146号决议指出,处于贫困状态的儿童被剥夺了享有营养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住所、教育、参与和被保护的权利。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儿童贫困现状,从而帮助最弱势的儿童,自2013年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在湖北省连片特困地区开展了儿童多维度贫困状况研究。湖北省是中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大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湖北周边的大别山区、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四大连片地区,涵盖的贫困县数目众多,贫困人口数目庞大,贫困发生率高,是湖北省在实施减贫与扶贫战略的主战场之一。这四个片区涵盖了贫困人口499万人,绝对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60.9%,均分布于环境恶劣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偏远地区,同时在资源分布和公共投入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四个片区综合的贫困特点相对全国的贫困总体特点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与四大贫困片区各自的特点和现状,本次贫困状况研究采以这四个连片特困地区儿童为主体,采用多维度贫困的视角,根据千年发展目标建立的评估儿童基本生存发展状态的一系列核心指标,参考多维度重叠剥夺方法(MODA)关于多维度贫困研究指标选取与剥夺判定原则,在考虑经济维度的基础作用之上,分别选取了对0-5岁和6-17岁儿童生存发展影响较大的八个维度,包括营养、卫生保健、教育、信息、水、住所、环境卫生设施、社会保护等八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四个片区儿童贫困的现状和特点,从社区、家庭及个人层面上深入探索分析儿童贫困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减贫扶贫政策和实施贫困综合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发现,在各个贫困维度中,贫困儿童最严重的剥夺倾向发生在环境卫生设施、营养和安全饮用水的获得。在卫生方面,65.1%的儿童没有干净的环境卫生设施,冲水式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较低,仅为36%,57.6%的儿童仍然使用传统的无水冲式蹲坑旱厕,1.3%的儿童家中甚至没有厕所,家中无任何盥洗场所的儿童比例为3.7%。

在被调查的4481名儿童中,轻、中度贫血患病率高达33.3%,其中幕阜山地区更是达到惊人的41%;发育迟缓患病率为8.5%,幕阜山区儿童为11.3%;消瘦或低体重患病率也为8.5%,大别山区儿童达到10.8%;营养贫困总体发生率为41.8%。

在饮水方面,29.7%的儿童甚至不能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他们只能使用开放的浅井水、湖河塘溪等地表水或地窖水,有些孩子要往返超过30分钟才能取水喝。有很多家庭需要到远在村外、离他们最近的水井拉水。在这些地区,由于长时期饮用卫生条件极差的水,痢疾、肠炎等多种疾病蔓延,严重影响了村民尤其是儿童的健康。

儿童多维度贫困状况研究结果还发现,比起有双亲照顾的孩子,留守儿童的贫困程度明显要更深。由于母亲外出就业,仅仅有64%的孩子与自己的双亲生活在一起,得到了健全家庭的呵护和关爱。而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深入,贫困家庭的母亲外出就业补贴家用,又是很多家庭不得已的选择。

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调查结果,但是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情感慰藉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保障缺乏、心理健康缺护、行为养成失范等方面的额外难题,很有可能让父亲外出务工、而母亲两年前就抛弃了这个家庭的贵州四个留守儿童选择结束他们幼小的生命。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照料难题,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如何将照料纳入到扶贫框架中,是中国在政策框架层面上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构建一个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包括亲情抚慰、结对帮扶、邻里互助、扶贫帮困、心理疏导、安全管护等多个方面。

通过儿童多维度贫困状况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从儿童视角看到贫困的影响;发现那些最为弱势的儿童,发现男童和女童间境况的差异。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加明确地判断,不同儿童群体间的不平等现象从哪一时期开始显现。

有父母陪伴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无疑是最好的。和中国类似的、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的大多数国家中,父母及其子女一般都会一起迁居。但是当这种情况不现实、或者父母认为他们离开孩子、独自外出打工获得高报酬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时,加强对“代理家长”的筛选、指导和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在学校、社区配备具有专业能力的管护人员也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以期为所有贫困儿童、尤其是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保护。

“考虑到中国政府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中对消除儿童贫困所给予的特别关注,这次湖北的儿童贫困研究是很及时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社会政策处处长季莲(Jillian Popkins)指出,“通过研究儿童如何被贫困影响、填补儿童多维度贫困研究的这一空白,对贴合中国实地状况的儿童贫困分析可以用来设计和规划一个更适用于解决各种形式贫困的扶贫项目。据估计,有四分之一的中国儿童人口,也就是70万儿童生活在农村贫困地区。因此,这项工作有潜力为中国发展目标和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这项研究为我们带来了非常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结论。我们希望能够减轻中国农村地区的儿童多维度贫困,让悲剧不再发生。

作者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扶贫办将借鉴从湖北研究项目的经验,并在下一步于江西石城开展的新项目试点中开展进一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