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香的故事

儿童友好家园为留守儿童带来希望

梁若乔
在安香淘米的时候,爷爷从地里回来了。
UNICEF/China/2012/Jerry Liu
2012年9月10日

跟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同,14岁的安香不怎么喜欢假期。“放假让我觉得不自在。”

安香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可大部分时间她依然觉得非常孤独。“没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她叹了一口气,“我的整个童年都不开心。”

三年前,当儿童友好家园在安香家附近建成的时候,一切有了变好的迹象。“从那时起,我的生活像被点亮了。”说着,安香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汶川地震之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携手,在四川省内受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设立了40所儿童友好家园。目前,这些儿童友好家园被认为是对孩子们提供长期社会心理支持的有效方式,并且已经帮助超过30万家长和孩子走出了灾难的阴影。

这种以社区为基础来给孩子们以支持的创新模式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所以儿童友好家园当中的36所被固定了下来,成为可以长期为当地儿童发展服务的中心。它们目前已由当地政府全权接管和资助。

安香常去的那所儿童友好家园在距离成都西南180公里的横溪村。它为附近居住的800名儿童提供了一个促进发展和参与并受到保护的场所。这里有一个带围墙的篮球场,一间装饰一新、供小朋友们玩耍的游戏室,一间与村委会共享的多媒体室,以及一间供小朋友们聚会和学习的图书室兼活动室。

这所儿童友好家园是由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小美和娟娟管理的。她们把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家庭情况都熟记于心。

儿童友好家园的大门从早到晚都是敞开的。一大早,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们就把蹒跚学步的小孩子们领到游戏室里,这里有许许多多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玩具和游戏项目。大概下午四点左右,大孩子们放学了,他们也来到这里,在图书室里完成作业,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儿童友好家园工作人员的帮助。在三年的时间里,这里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这里的工作人员也成了孩子们最信任的伙伴。

“小美是全世界我最喜欢的人!”5岁的仁鑫用她稚嫩的童声说完,整个人就躲进了小美的怀里,嘴里还叫着“大姐姐”。

“娟娟对我比我自己的爸妈还好,”16岁的马锋有些不好意思,早春的阳光下,他的小脸显得更红了,“我可以跟她说我的所有秘密”。

显然,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有时候,她们还需要充当护士的角色。“娟娟快来呀,仁俊的鼻子出血了!”一个小男孩从蓝球场边跑边叫。半小时之后,仁俊鼻子里塞着纸巾又回到了篮球场。

灾后重建也是一个解决以往长期存在问题的机会,儿童友好家园的模式就是一个实例。这个项目目前在重建的社区中享有稳固的地位,成为社区儿童服务中心和活动场所。这种模式和理念也被采纳进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余彥勇(右)是横溪儿童友好家园的一名志愿者,他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并定期组织合唱和演出。
UNICEF/China/2012/Jerry Liu
余彥勇(右)是横溪儿童友好家园的一名志愿者,他为孩子们写了一首歌,并定期组织合唱和演出。

安香的改变

“安香刚来的时候特别安静,性格内向,”横溪儿童友好家园的小美说。

安香在其他孩子面前的腼腆是有原因的: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离家出走。她的父亲身患残疾,并且努力争取在附近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很少有时间回家,安香深受人口流动影响。

“几乎所有常来儿童友好家园的孩子都有父亲或母亲一方离家在外打工,或者父母都不在身边,”小美说。儿童友好家园的工作人员会尽量回避“留守儿童”这个词,以免孩子们心理不适。

安香就读于村里的中学,她说,“在我们班(共25名学生),只有五个人的父母都在家。”

她的措辞显得尤为慎重,用“父母在城里找工作的孩子”来指她自己和像她一样的孩子。

安香并不十分清楚父亲是做什么的。“他维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有足够的钱来养活我了。”说这话的时候,安香看起来有一丝冷漠。父亲的角色在她的生活里有些模糊了。她刚过了生日,父亲并没有回来为她庆祝。“回家(给我过生日)对他来说根本不重要,是吗?”安香略带讽刺的问。

安香说,横溪儿童友好家园设立以前,她根本没有朋友,也不敢跟任何人交谈。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讲,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跟祖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即使衣食无忧,他们的心理和发展需要也常常被忽视”娟娟说。

安香最喜欢躲藏的位置是她家屋后的菜花地里。“我曾经在这嚎啕大哭,”安香说,菜花很高,可以把她完全挡住。

“让这些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敞开心扉很不容易。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小美说道。儿童友好家园定期组织研讨班和开放日。一个开放日,50多名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讲笑话,好多歌和笑话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一个“儿童委员会”成立了。委员会成员是由孩子们自己选出的12到16岁的青少年。他们负责组织活动,开展调查甚至进行家访。“我们自己管自己的事,”安香说,她也是横溪儿童委员会当中的一员。

安香不仅有了要好的朋友们,也有了生活的新方向。

她说:“我想学心理学,这样将来可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我记得三年前看到她的时候,那么安静,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现在她完全不一样了,成了我们委员会里最活跃的成员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官员杨海宇说。

三年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杨海宇对于儿童友好家园模式可以改变孩子们的生活非常有信心。在四川模式成功创建之后,截至2011年,又有超过20个新的儿童友好家园试点项目在河北、江苏、四川、江西、山西、广西、浙江、福建和安徽等地陆续建立起来,重点关注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

 “儿童友好家园项目从一个灾害应急项目转变为了政府支持的为有需要儿童设立的固定项目。很快,会有更多像‘安香’这样的孩子从中受益。”杨海宇笑着说。 


注:为保护隐私,本文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姓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