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新解之暑期大作战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
热闹非凡?生不逢时?一网打尽?快来看看我们新鲜出炉的“成语新解”,保证好玩又有营养!

孩子在闹起来的时候容易情绪激动,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我们的大脑有一部分叫做杏仁核,是大脑用来探测威胁的雷达。如果杏仁核探测到威胁,我们就会立即进入“战斗”、“逃跑”或“大脑一片空白”的模式。儿童大脑中的前额叶(也就是我们用来思考、逻辑推理和控制行为的部分)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控制冲动、抑制杏仁核活动的程度,因此特别容易被情绪控制,也更容易在生气时发动强烈的攻击。
家长宝典:3+10帮孩子保持冷静
观察到孩子的身体发出警告信号(比如大声说话、脸涨得通红、握拳、呼吸急促等)并且情绪正在失去控制时,让孩子先进行3次缓慢的深呼吸,然后在脑海中慢慢数到10。
尝试过几次后,家长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对身体警告信号的认识,因为这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往往是在情绪达到顶峰之前才最有效。告诉孩子,当我们开始生气或变得激动的时候,身体会给我们发出预警信号,如果我们能提前注意到这些迹象,就可以更好地保持冷静。跟他们讨论哪些是自己身体的专属信号,并在孩子识别出警告信号的时候及时表扬。

脑科学告诉我们,当人们经历强烈的负面情绪时,用于思考和学习的那部分大脑并不能很好地运转,这部分大脑表现出较少的活动,而用于情绪的那部分则表现出更多的活动。因此当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通常很难理解从大人那里发出的信息或指令。
家长宝典:接纳情绪,循序渐进
还记得我们在“你真的明白孩子想说什么吗?”一文中提到的方法吗?首先充分关注,让孩子知道你很重视和在乎他们碰到的问题;然后谈论感觉,接纳情绪。帮助孩子描述出具体的情绪,比如愤怒、难过、沮丧等。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家长应该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这些情绪的产生,陪伴他们度过那些对他们来说可能很艰难的时刻。要注意把你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分开。当你在倾听的时候,注意孩子在说什么,不要推断孩子的感受该和你一样。
最后询问总结,了解真相。等孩子情绪平复一些后,再去了解情况。有时候也许是孩子没有描述清楚,也许是你看到的跟实际情况有偏差,总之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真相,家长可以用聊天(而不是评判)的语气一边提问,一边总结孩子已经表达的内容,跟孩子确认你所理解的和实际发生的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再一起讨论孩子哪些地方值得表扬,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这一代孩子,是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而出生、长大的一代人。这些“数字原住民“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进行的生存方式。但是对于家长而言,网络是他们成年之后才进入生活的新事物,他们对于孩子使用网络常常抱有不信任的态度,哪怕是孩子说要上网查资料或学习,也会担心孩子是不是在偷偷玩游戏。
家长宝典:共同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事先与孩子沟通,共同制定使用网络学习和娱乐的时间表。值得注意的是,应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不逾越底线的情况下由他们自己做出决定,或帮助他们共同做出决定(比如提供可选项),而不是假装听取他们的意见,最终却还是按照大人的想法来执行。
给予孩子基本的信任,不要将关心转变为给孩子的压力,同时以身作则,适度、合理地使用网络。当孩子使用网络遇到困难或产生困惑时,与孩子充分交流,并让孩子了解如何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如网络欺凌、网络性侵等等。关于网络社交的边界问题,在我们之前的文章“网事知多少”里也提到了。
接下来,就请大家来挑战一下,猜一猜以下两幅画分别代表了哪个成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