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儿童的茁壮成长”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试点项目助力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儿童成长
- 可选语言:
- 中文
- English
34岁的代兰礼来自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恰卡村。她的大女儿今年12岁,二女儿6岁,最小的女儿现在也有18个月大了。生下小女儿时,代兰礼的感受与前两次分娩截然不同。
小女儿出生后,医务人员快速把宝宝彻底擦干,放到代兰礼的怀里,进行不间断的皮肤接触。而前两次分娩之后,她的宝宝都被直接抱去洗澡和称重。“最小的女儿出生后,我能抱在怀里,我感觉我和孩子更亲了。”代兰礼这样告诉到访她家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主任黛博拉·科米尼(Debora Comini)女士。
母婴皮肤接触是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的一项核心内容。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引入中国的一套简单高效的干预措施,旨在保障母婴安全和健康。
为了实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目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携手中国政府开展合作,在青海省开展婴幼儿喂养咨询培训和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并共同探索建设安全、残障包容且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厕所。
科米尼在互助县考察期间,走访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项目的受益儿童及其家庭,并与基层卫生工作者进行了交流。“我很高兴看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项目帮助青海儿童健康、茁壮成长。青海省的成功经验为项目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惠及成百上千万女童和男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致力于支持中国政府实现每一名儿童的权利。”科米尼说。
简单高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拯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对母亲和新生儿都有益处。除了母婴皮肤接触外,其他核心内容还包括延迟脐带结扎、早开奶、早产儿“袋鼠式护理”(一种通过皮肤接触来帮助养育和为新生儿保温的做法,特别是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互助县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副主任医师李永花告诉科米尼,该县于2017年11月开始试点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项目。“每年,我县平均有72%的新生儿接受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迄今为止,已有8250名新生儿从这一项目中受益。”李永花说,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早开奶率。
代兰礼在小女儿出生半小时后就开始母乳喂养。现在,她在仍坚持,并将继续母乳喂养至孩子两岁。
2022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召开了新生儿安全项目第二周期启动会,计划实现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覆盖。该项目旨在加强各级卫生系统的能力建设,以更好地提供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服务。全国将有更多的儿童及其家庭像代兰礼和她的宝宝一样接受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核心服务。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基层卫生工作者将成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中坚力量
台子乡卫生院妇幼专干赵梦萍和台子乡恰卡村村医阿鸡存都是基层卫生工作人员,负责为家长提供日常营养和喂养咨询指导。无论是孕妇产检、儿童常规体检,还是免疫接种、营养包(一种免费向6-24月龄婴幼儿发放的营养补充品)发放,她们都会积极地就如何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科学建议,从不错过任何开展婴幼儿喂养咨询指导的机会。
阿鸡存还会时不时地看望代兰礼和她的宝宝。为了提高家庭收入,代兰礼的丈夫和公公婆婆都在外地务工,代兰礼则独自在家中照顾三个孩子。虽然家务活都由她来做,但在喂养孩子方面,代兰礼格外用心。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她会给孩子吃各种新鲜的肉类和蔬菜。
村里的一户藏族家庭也接受了阿鸡存的咨询指导。阿鸡存了解到家中的男宝宝15个月大了,主要的食物来源却只有面条,她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膳食。此外,每次家长带孩子到乡卫生院做体检,赵梦萍都会反复强调科学营养的重要性。
阿鸡存和赵梦萍都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开展的全国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互助县共有669名基层卫生工作者参与了培训。该项目旨在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能力建设,以更好地为两岁以下儿童的照料人提供高质量的母乳喂养和辅食添加咨询服务。
在婴幼儿喂养咨询培训项目框架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共同编写了一套《婴幼儿喂养咨询卡》,迄今已向项目地区的乡镇和村级卫生工作者发放了超过21.24万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提供咨询指导。赵梦萍告诉科米尼,这套咨询卡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有助于直观地了解信息,对于不会说普通话或不识字的祖父母来说尤为有效。
到2023年底,全国婴幼儿喂养咨询培训项目将为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中1212个县区超过29万名乡镇和村级卫生工作者提供培训。经过培训后,这些基层卫生工作者将提供高质量的婴幼儿喂养咨询服务,使500多万婴幼儿及其家庭受益。
厕所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和卫生,还关乎个人尊严
在寒冷干旱的青海农村,大部分厕所都是不太卫生的传统旱厕,使用体验不佳。
在台子乡中心学校,600多名师生过去都使用传统坑式旱厕。一到夏季这些厕所就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而冬天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厕所里则冰冷湿滑。这些坑式厕所没有盖板,也没有门或隔板,存在隐私和安全问题。缺乏永久性洗手设施也使儿童面临腹泻和营养不良的风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并试点运行了适宜当地气候和环境情况的创新型厕所。2023年初,互助县台子乡中心学校和台子乡卫生院分别建成了两种类型的卫生厕所。这些设施采用了气候智慧型技术,既节能又节水,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台子乡卫生院的节水型卫生厕所,每次冲水只需0.5-3升水,不到标准厕所用水量的一半。该系统还能就地处理污水。
台子乡中心学校新安装的气候适应性生态旱厕配备了无害化处理系统,可消除异味并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
太阳能供暖可满足厕屋50%-100%的供暖需求,即使在最寒冷的天气里,也能使厕屋内的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太阳能系统还能保证洗手用水的温度,以方便人们使用。
在分享新厕所的使用感受时,该校学生告诉科米尼,他们很喜欢新厕所,因为“非常干净,冬天也很暖和”,而且还可以洗手。
与旧厕所相比,新建的厕所增加了女性卫生间坑位,以解决女性卫生间排队时间较长的问题。此外,还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
教英语的陈老师对于新厕所安装了门和隔断非常满意,这些设计都是为了保护女性的隐私。她说:“新厕所的私密性很好。我觉得很安全,也不用担心有人偷看。”
科米尼说:“提供安全、清洁和舒适的厕所,既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也是对人们的健康和卫生需求的尊重。”
在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致力于在环境艰苦地区的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推广这些创新的气候适应性卫生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