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享受免疫接种服务

让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享受免疫接种服务

UNICEF China
倪培江和孩子们一起合影。
UNICEF/China/2009/Xu Xin
2009年6月23日

2009年6月,广西省三江县 – 七个月大的张永进在他的家庭史上开创了两个第一。他第一个在出生24小时内就接种了乙肝疫苗首针,同时也是第一个拥有接种证的孩子。 

“我这辈子都没有接种过。”他的母亲、38岁的苗族妇女倪培江说。“他的两个姐姐直到上小学的时候才打预防针。”

张永进是由他的奶奶在家里接生的。离村子最近的乡卫生院在20公里远的山脚下。小永进出生的第二天,村医吴茜就来家里,给他接种了乙肝疫苗首针,这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之一。吴茜是三江县高洋村2000多名村民唯一的医生。

广西省三江县一些偏远山村的住院分娩率不到30%。自2006年以来,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当地项目伙伴共同向村医提供12元的补助,以鼓励村医在新生儿在家分娩24小时内上门为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这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的三江县加强常规免疫合作项目内容之一。

除此之外,吴茜还为村里的低龄儿童接种其他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以保护他们免受可预防疾病的侵害。

“村子里大概半数的人都去城里打工去了。这造成留给亲戚照看的孩子无法及时接种,或者漏种。”吴茜说。“爷爷奶奶们上了岁数,身体也不好,有时没有办法照料孩子,而妇女们忙着干地里的农活,操持家务,有的也不懂疫苗接种这个事情。”

三江县疾控中心主任杨林清表示,在该县大约37万人口当中,有大约30%的人都外出务工。另据当地教育部门数据,截至2009年4月,该县留守儿童人数达到1.7万人。

“我丈夫在广东打工大概十多年了。他只有在农忙收割和春节的时候回家,然后又回广东。”倪培江说。“我留在家里带三个孩子,下地干活,养猪养鸡。到我两个女儿要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查接种证,我才知道打预防针这个事情。”

“一些爷爷奶奶和其他家长不知道,或者不愿意让孩子去接种,说他们从来没有接种过,也没有什么事情。”杨林清主任说。

三江县疾控局近期开展的一项基线调查显示,大约25%的家长仍然认为接种疫苗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好。这种误解在苗族群众中更为普遍,有54%的苗族家长持有这种看法。

从2006年以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当地的疾控部门开展宣传倡导活动,通过海报、少数民族歌曲、电视宣传片等方式,让更多群众了解疫苗接种的益处。

“我们开展的工作之一是收集和跟踪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杨林清主任说。“学校老师、村干部和寨佬都要掌握这些孩子的情况。在定期的接种日的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带孩子来打针,村医就会上门,在家里给孩子接种疫苗。”

“吴医生每个月都会来我们家,告诉我什么时候要带孩子去打预防针。”倪培江说。“我也不知道这些疫苗的名字,但我现在知道这可以让孩子们不生病。我儿子有个本子,医生只要查这个本子,就知道要打什么针。”

据当地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说,在带孩子到城里务工的年轻父母中,一些人因为太忙,或者以为在城里的大医院接种疫苗收费高,而忽视了孩子的疫苗接种。除此之外,由于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一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他们的疫苗接种史也较难得到跟踪和监测。

“很多外出打工的人一般会在春节回家,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会查验他们的孩子是不是遗漏了疫苗接种,是否需要补种。此外,我们还向家长们分发宣传资料,让他们了解给孩子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并且告诉他们城市流动儿童免费接种疫苗的相关政府政策。”

尽管倪培江只接受了小学三年级的文化教育,她一直都在努力供孩子们上学。“我的两个女儿上学以后都补种了疫苗,可以和她们的弟弟一样不生病。她们读书都很用功,大女儿正在努力成为一个画家。”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