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家庭游戏,快和孩子玩起来吧!
亲子互动

适合0-3岁小朋友的家庭游戏来啦~快找时间和孩子在家玩起来吧!
游戏——躲猫猫
年龄:6-12个月
技能get✅:锻炼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培养亲子关系。
玩法:
重点观察宝宝接受的程度选择材料
- 找一块手帕或小布块,挡住自己的脸几秒然后移开,微笑着和宝宝打招呼。
- 也可以用毛巾被、被子等大的生活用品。
- 还也可以躲在人后,物体后。
- 还可以用镜子替代,家长用镜子照宝宝的脸,再拿开镜子,宝宝会去用手够镜子,自己模仿家长的动作。

指导家长建议:
- 和宝宝游戏时要微笑,表情要夸张。
- 随时关注宝宝情绪。
- 宝宝初次玩躲猫猫遮盖的时间要短,以免宝宝害怕。
- 先用类似纱巾这种半透明的材质蒙住脸,然后再用不透明的材质,如小手帕。
安全隐患及排查:
和宝宝玩躲猫猫时要有大人陪同,不要让宝宝们单独玩;要考虑到物品是否安全,比如小朋友之间不能用大毛巾被或被子蒙宝宝。
小贴士:
- 游戏时如果宝宝哭闹,请家长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
- 是否饥饿或困倦?建议在吃饱睡足后进行游戏。是否有身体的不适?是否因害怕?家长的态度、遮盖的时间、游戏材质等。
游戏——翻越障碍
年龄:6—12个月
技能get✅:
- 练习四肢协调的爬行,且腹部不贴地面。促进宝宝手臂,腹部、腿部力量的发展,练习四肢的协调性。
- 培养勇敢探索的精神,能在成人的帮助下爬过小的障碍物,钻过拱形桥。
玩法:
- 准备一个宝宝平时最喜欢的小玩具放在离宝宝较远的地方(请根据宝宝的爬行能力适度调整距离)
- 由一位家长躺在地上当做山坡,另一位家长弓起身体或两位家长伸手搭成桥洞,创设游戏情节鼓励宝宝爬过去,钻过去
- 家里人多的话, 可以由另一位成人和宝宝一起爬, 增加宝宝的兴趣,鼓励宝宝模仿
- 宝宝完成爬行拿到玩具后要对宝宝亲一亲,抱一抱,及时鼓励宝宝的进步。

指导家长建议:
当宝宝爬行有困难时,家长可以用手一前一后推着宝宝的脚,帮助宝宝用力向前爬。宝宝腹部无法离开地面时,家长可用双手轻托住宝宝的肚子(或用较宽柔软的围巾),帮助宝宝感受腹部向上的力量。
安全隐患及排查:
对于腹部不能离地的宝宝,如果家长选择用围巾托住宝宝腹部,要注意选择材质较柔软,较宽的围巾,床单也可以。避免较窄的、硬的布条,会勒到宝宝的肚子。向上提拉时注意高度及接触身体部位的控制,避免造成骨骼和肌肉的损伤。
小贴士:
- 当宝宝不想爬时,要分析具体原因,可以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吸引爬行。
- 如果是不会爬行的宝宝,家长可耐心帮助宝宝掌握爬行的要领,多鼓励宝宝进行练习。
- 如果是因为爬行路线太长或超出宝宝能力范围,要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对宝宝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刻意和其他宝宝进行对比
游戏——五只小白兔
年龄:25-30个月
技能get✅:刺激宝宝的触觉和皮肤觉,增进亲子关系
玩法:
- 宝宝仰卧,家长跪坐在宝宝双脚处。
- 看护人对宝宝说:宝贝,你们知道吗?我的手上有五只小白兔。现在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 看护人拿着宝宝的小手边说儿歌边示范:
“五只小白兔,长得胖乎乎。”(家长右手分别捋宝宝左手五根手指)
“老大爱吃草,肚子圆鼓鼓。”(家长右手拇指和食指揉捏宝宝左手拇指指腹)
“老二爱睡觉,睡觉打呼噜。”(家长右手捋宝宝左手食指)
“老三爱唱歌,do、re、mi、fa、so。”(家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宝宝左手中指)
“老四爱跳舞,扭扭小屁股。”(家长右手拇指和食指请转宝宝左手无名指)
“老五长不大,大家都照顾。”(家长右手捋宝宝左手小指)
“长呀、长呀、长呀、长。长呀、长呀、长呀、长。”(家长右手分别捋宝宝左手五根手指)、
“永远长不大呀,大家都照顾。”(宝宝左手轻握拳,家长右手请抚)
“五只小白兔,长得胖乎乎。”(家长双手捋宝宝身体)
“老大爱吃草,肚子圆鼓鼓。”(家长双手拇指捋宝宝额头)
“老二爱睡觉,睡觉打呼噜。”(家长双手分别捋宝宝双臂)
“老三爱唱歌,do、re、mi、fa、so。”(家长双手轻压宝宝躯干)
“老四爱跳舞,扭扭小屁股。”(家长双手持宝宝双脚,向头部轻按压。)
“老五长不大,大家都照顾。”(家长双手轻揉宝宝双脚)
“长呀、长呀、长呀、长。长呀、长呀、长呀、长。”(家长双手从上至下请压宝宝身体)、
“永远长不大呀,大家都照顾。”(家长将宝宝抱起,拥抱宝宝)

指导家长建议:
- 按摩过程中,家长应注意控制手部力度,以宝宝舒适为宜。
- 在进行手部按摩时,重点在于刺激宝宝指尖部的触觉。在进行身体按摩时,重点在于刺激宝宝的皮肤觉。
安全隐患及排查:
- 本活动中对手部的清洁要求较高,
- 按摩实施者的指甲要剪短,以保证在按摩过程中不会划伤宝宝。
小贴士:
- 活动不一定局限于这一首儿歌,可以用其他类似的儿歌替代,
- 家长也可在宝宝洗完澡或睡前,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进行。
- 也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为宝宝揉揉胳膊、腿,舒展一下眉头,宝宝会感觉很舒服。
- 在按摩过程中,有的宝宝无法安静完成整个活动。也有的宝宝会过度兴奋,家长应该耐心对待,如果宝宝还是不喜欢请立刻停止,换一个宝宝的游戏
附儿歌:
五只小白兔,长得胖乎乎。
老大爱吃草,肚子圆鼓鼓。
老二爱睡觉,睡觉打呼噜。
老三爱唱歌,do、re、mi、fa、so。
老四爱跳舞,扭扭小屁股。
老五长不大,大家都照顾。
长呀、长呀、长呀、长。长呀、长呀、长呀、长。
永远长不大呀,大家都照顾。
游戏——小鼓响咚咚
年龄:18-24个月
技能get✅:
- 学会认识乐器或物,感知不同物体声音的不同
- 感知节奏,快慢的变化,对音乐和节奏感兴趣。
玩法1:
- 家长将小鼓(如果没有小鼓,可以用发出声响的其他物品替代,如用锅和勺子替代)藏在身后,轻声地对宝宝说:“今天啊,我给宝宝们带来一个新朋友,快听听,他在和你们打招呼呢。你们猜猜它是什么啊”
- 把小鼓藏在身后,敲三下,让宝宝听声音,然后问,这是什么呢,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然后告诉宝宝:对了,今天的新朋友啊,就是小鼓(小锅和勺子)。
- 拿出小鼓(小锅和勺子),唱儿歌“小鼓(锅)响咚咚”,每句最后三个字就咚咚咚敲三下,让孩子们感受固定的节奏。
- 给宝宝示范敲小鼓(锅)的方式,并给宝宝一个鼓(锅和勺子)
- 家长强调小鼓(锅)的名字,宝宝可试着重复“小鼓(锅)”。
- 家长带着宝宝有节奏地敲击小鼓(锅),每句最后三个字就咚咚咚敲三下
玩法2:
- 家长带着宝宝徒手(拍打地板)练习节奏,请注意可以拍打地板,也可以拍打家长和宝宝的双腿,可以拍打身体的其他部位,感受不同材质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安全隐患及排查:
- 活动时,选择尽可能常见并安全的材料,尽量避免用瓷盘,玻璃杯等易碎品,以免宝宝打碎、破损伤害到宝宝。
- 进行敲击等节奏练习时,要逐步引导宝宝,尽可能用正确的敲击方式,避免宝宝碰到眼睛等部位。
- 宝宝表现出没有兴趣时,应结束游戏,或换一个宝宝感兴趣的游戏。
小贴士:
- 建议准备一些节奏感明显的音乐, 并跟随音乐的节奏做游戏,也可以没有音乐,有家长决定节奏的快慢;
- 两种玩法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进行,还可以站起来边走边敲,并用对宝宝说:如:“小鼓(锅)说,我们要慢慢地走”,这时家长和宝宝慢慢地顺时针走;也可以说“小鼓(锅)说,我们要快快地走”敲鼓节奏加快,宝宝和家长根据鼓(锅)声加快行走的速度,快慢节奏可交替变换;
- 在打节奏的环节,有的宝宝不能够打出节奏,或者双手还不能握住鼓槌来敲打,家长可以伴随着音乐帮助宝宝在地板上打出节奏,先引导宝宝感知节奏,再逐步联系用鼓槌(勺子)敲击;
- 有的宝宝见到小鼓(锅)会兴奋,有的宝宝不一定对敲节奏感兴趣,可能对小鼓(锅)本身感兴趣,此时,家长可以允许宝宝先充分探究和玩耍小鼓(锅),随后再引导宝宝敲节奏;
- 有的宝宝可能在听音乐的时候坐不住,家长可以用语言或者动作及时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回到家里可以多放音乐,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
- 家长在家可以利用家中物品,如筷子、小铁锅,不锈钢盆,瓷盘,木碗等塑料、木质或者金属器具让宝宝进行敲击练习,感受不同材质物品的声音,配合熟悉的节奏明显的儿歌练习打击节奏,感受节奏的不同。
附:歌曲《小鼓(锅)响咚咚》
“我的小鼓(锅)响咚咚”(“响咚咚”时敲三下)
“我说话儿它都懂”(“它都懂”时敲三下)
“我说小鼓响三声”(“响三声”时敲三下)
“我的小鼓(锅)咚咚咚”(“咚咚咚”时敲三下)